0329 大明天子的防沉迷系统

独向天子汇报过了,天子也有意让我尽快赶往山东。只不过少了这个东西,我就没法向朝廷要求支持了。”

  裴元诚恳的说道,“田兄可能不知道山东的情况。之前霸州贼造反的时候,山东就被几度攻打,就连临清和济宁这样的重镇,也曾经沦陷过。”

  “后来霸州军在淮北大败,又有一支流贼窜入山东,再次把山东祸害了一遍。”

  “光是这些也就罢了,田兄可听说过朝廷要修理大运河河道的事情?”

  作为时常在大慈恩寺出没的资深键政人员,田赋答道,“略有耳闻。”

  裴元道,“出任河道总督的乃是原本的苏松巡抚张凤,此人是贪婪之辈,势必会借着修理大运河的徭役,再次搜刮百姓。如今山东已经如同煮沸的油锅一样,只要但凡落点水星,就会炸的到处都是。”

  “若是不能及时把潜藏的罗教挖出来,只怕霸州贼三围京师的事情,就要再次上演了。”

  田赋听得心中一紧,他犹豫再三,想到裴元所说所做的终究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没什么可避讳的。

  何况作为豪强地主中的知识分子,田赋天生的就对那些邪教不感冒,既然裴元的这封奏疏不是针对官员,也不是针对百姓,那也没什么不好写的。

  田赋迎着裴元那期待的目光,犹豫半晌,终究是点了点头,“也好。”

  裴元大喜,看了眼桌上饭菜,又瞧了眼窗前的那个小桌,示意道,“便请田兄早些写了,我也好回去誊抄一番,免的误了明天的朝会。”

  田赋无奈,只好到了窗前,先是取了纸张,按裴元的意思大致写了,待裴元稍作补充,又重新润色,将奏疏写了一遍。

  裴元拿到底稿,吹干之后,递给了一旁的陈头铁。

  陈头铁接过,小心的收好。

  裴元这才和田赋回到桌前,吃喝谈笑起来。

  等到酒足饭饱,裴元从田赋那里离开,裴元伸伸手向陈头铁示意。

  陈头铁连忙将那汇报罗教的情况,并请求朝廷大搜的奏疏掏了出来,裴元粗略看了一遍,脸上露出笑意,回头往田家看了一眼。

  回去的路上,陈头铁依旧提议要不要去见见宋总旗。

  裴元不悦道,“简直胡闹,明天本千户的奏疏呈上后,还不知道引起什么风波,哪有闲心理会这个?”

  陈头铁当即不再说话。

  第二天一早,裴元便将奏疏向通政司送去。

  通政司的人见是锦衣卫千户上奏,不由愕然。

  因为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有事的话,就算不能直达天听,也可以依次汇报到锦衣卫指挥使那里。

  锦衣卫指挥使乃是天子的长随扈从,有什么事情,向天子回报,轻而易举。

  裴元便解释了一句,“此乃社稷之事,具体的情况本千户已经密奏过天子,如今该付朝堂公议了。”

  通政司一听都和天子说好了,那还有什么纠结的。

  便将那奏疏单独收了,直送内阁。

  裴元地位卑微,没有上朝的资格,想起今日朝廷还要议谷大用这一年来的功过,就想等在通政司听听消息。

  这通政司衙门原本地位不低,负责的职能是“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告诉缘由。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参与。”

  这个部门成立的背景,是因为丞相胡惟庸权力太过集中,所有的奏疏都要从他手里过一遍才给皇帝看。

  如此一来,皇帝能看到什么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等到朱元璋废掉丞相,把权力分摊到了六部都察院之后,朱元璋发现了一个蛋疼plus的事情。

  原本被丞相过一遍的奏疏,现在改成了被对口的六部都察院都过一遍了。

  这就更加的不快乐了啊!

  朱元璋果断决定,自己都拿来看完了,然后再分发下去。

  然而各地官员给皇帝的奏疏很多都是字多事少,这就让渐渐老迈的朱元璋有些吃不消了。

  于是,老朱就完善了通政司制度。

  这个制度的核心思想是,所有的上疏在通政司开封启示后,归纳中心思想,然后留下底档,将简略版本分送各部。

  奏疏在通政司开启,并且简略归纳,也就意味着奏疏内容不再是可以被各部遮掩的秘密。

  在常朝的时候,通政司官员要对针对奏疏内容向皇帝进行简报,朝廷出现重大决策的时候,通政司官员也必须在场,起到监督监察的作用,避免六部或者都察院有人铤而走险,隐匿关键信息。

  这个时候通政使的地位是很高的,官场排序在都察院之后,在大理寺之前。

  后来,赶上九岁的英宗年幼继位,执掌大权的“三杨”忽然发现……

  咦,老朱的这个设置有点东西啊。

  这就,不是很好搞了。

  于是“三杨”一琢磨,表示皇帝太小了,身体还在发育,还是要多睡会儿才好。

  再加上天子还是未成年人,还处于学习知识,健康身心的重要阶段,必须要开启防沉迷系统。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