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商议

就后天清晨出发。"吴巨暗自盘算。

  一天之后,吴巨向家人交待几句后,便启程前往岐山。

  此次前往岐山行程短暂,随行人员不多,仅章邯、司马欣以及一百名近卫骑兵。若非运送五万册《伤寒杂病论》需要人手,随行人数还会更少。

  一路顺利抵达岐山。

  苏长老收到吴巨来信,已在山门处等候。

  当看到长队的车队时,他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等吴巨下车后,立刻拉住他问道:"车内装的莫非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吴巨肯定回答。

  "这么多?全是?"

  "自然,我不是说过每人一本的事由我负责吗?我从不说谎。"吴巨笑着说道。

  苏长老听后,急切上前拉开马车门帘,见到满载书籍时,顿时震撼。

  他拿起一本轻轻触碰封面,随后翻阅几页,赞叹道:"装订精美,字迹清晰,确实是好书!"

  他转向吴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魁首,您真厉害!"

  回想上次吴巨来岐山商讨将《伤寒杂病论》定为教材不过才过去多久?还不到一个月!

  仅仅一个月,五万册书就如变魔术般出现,这是何等能力!

  吴巨笑着摆手,示意章邯引领车队进山,自己则与苏长老徒步返回,边走边交谈。

  吴巨对苏长老说:“我带来了五箱《伤寒杂病论》,你可以让人分发给岐山的医者们。”

  苏长老答应道:“好的,等会儿告诉我需要多少钱,我从库房里拨款给你。”

  吴巨摇摇头:“不用那么麻烦了。我是魁首,这些书又是我自己印的,收这笔钱感觉很奇怪。”

  苏长老解释道:“这很有必要。这次给岐山的医者们分发了,其他国家的医者怎么办?虽然以你的能力可以做到让天下的医者每人一本,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如果你的书免费发放,其他人编写医书就会很困难。就像孔子批评子贡的事一样,凡事应该公事公办。钱还是要照付,你可以少收一点,这没关系。”

  吴巨听完觉得有理,便说:“那就收六百贯吧。”

  苏长老惊讶地说:“你减免得太多了。五箱书不可能这么便宜,而且用的是上好的纸张。”

  吴巨笑着说:“确实这个价,我只减少了不到五十贯。造纸术和印刷术都很便宜。”

  苏长老听了,觉得吴巨性格实在,也不再追问,直接说:“好,我从库房里调五百贯给你。”

  吴巨点头继续说道:“医院的事我已经和大王谈妥了,选址在咸阳城内,之后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咸阳商讨具体的计划。”

  苏长老回应道:“你的效率很高啊,那是不是该开始组织医者过去准备了?”

  吴巨摆摆手:“还不急,咸阳那边连地基都没打,现在组织还太早。”

  他又补充道:“不过有些人员是可以提前确定下来的。”

  苏长老好奇地问:“是什么?”

  吴巨问:“你还记得我说过医院会划分成不同科室吗?”

  苏长老点点头。

  吴巨拿出一张折好的名单,说道:"每个科室需设主任,此事宜早定。"纸上列有儿科、妇科、眼科等科室名称。

  苏长老接过查看,点头称许:"各科主任应由此领域造诣最深者担任。"

  吴巨表示认同:"此事交由你负责。"

  苏长老将名单收好,忽然想到:"妇科无需再选。"

  吴巨解释:"已有合适人选,是我徒弟魏磬。"

  苏长老赞同:"魏磬虽年轻,医术非凡,在女医中声望极高,身为女儿身,无人能及。"

  吴巨提议:"院长一职,你来担任如何?"

  苏长老推辞:"医院方案出自你手,资金也多赖于你,你更适合作院长。"

  吴巨坦言:"我难以兼顾医院事务,挂名即可,实权不行。"

  苏长老亦感同身受:"岐山需要我留守。"

  两人沉默片刻后决定暂不急于此事。

  苏长老随后询问收徒计划,吴巨回应:"医院建成后开始,人数控制在十人以内,以免精力分散。"

  苏长老满意地点头道:“广而告之后,各国分部的学子定会齐聚咸阳,这必将成为又一场盛事!”

  两人商议许久,苏长老设宴款待吴巨一行人。夜幕降临,众人各自散去。

  次日清晨,《伤寒杂病论》的五迁册被分发给每位医者和相关人士。此书立即点燃了岐山上下的学习热情。

  “大家快看,这书摸起来多舒服,又轻薄,比竹简轻了一半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