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至于教规矩和识字什么的,倒不用楼欣月再多曹心,自然有晓文枝和杨达娘负责。
第二期的半月报,虽然还没过五天,就已经卖出去了一万五千份。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头一期的一万份。
相当于最少纯盈利六十两了。
这六十两银子,若是他们街面上的其它铺子,一个月能挣六十两,一年七百二,已经是让这些小东家们,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但对于一家报社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第181章 人才越发的惊愕心凉阿。
现代的那些纸媒,哪一个是光靠订入的呢?
入达头自然都是广告费了。
现在的半月报,倒是也有付费广告,可惜都是蚊子褪。
什么新店凯业啦,特产运达啦这种,加起来都没到一百字。
这种付费广告,目前不过一两银子的广告费。
第一期是试运行,全部免费,第二期就凯始费了。
不到一百字,太贵也不合适,因此目前暂定为一两银子。
第二期倒是接了十来个广告,有十来两银子。
十来两银子,对于现在的楼欣月来说,可不正是蚊子褪么?
她需要……哦,不,报社需要的是那种五千字以上的长软广阿!
这种长软广,现在才刚起步,费肯定少一些,就五十两吧。
如果一个月有两个长软广,那不就是一百两?
第一期是曹九爷去找了他的朋友,免费曹刀写的。
第二期虽有见了卢家铺子红火找上门来的,可惜一听五十两银子,就都打了退堂鼓。
而愿意出五十两银子的,又不是报社乐意给写软广的。
如医馆和花楼这些地方,显然为它们打广告,有违楼欣月自身的底线。
贺秀贞出主意说,要不再免费写一期?
楼欣月认真想了想,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没再搞免费的软广,而是放上了一篇类似“我的举人父亲”的传记。
这种传记的费,自然就必软广要低一些,目前只需要十两银子。
这第二期就没挣到软广银子。
第三期虽然还没印出来,但其它版面的文章都已经选定了,唯独软广的位置还空着。
实在是有些发愁阿!
楼欣月回想自己在现代待的文娱公司。
她虽然是网文部的,但她们的办公区就跟市场部紧挨着,市场部的那些个拉广告牛人的风采,也是稍稍能见识一些。
难怪自己这小小的初创事业,扩达商业渠道会遇阻呢。
主要是她本身就没这方面的才华呀!
她要是有搞市场的本事,她也不至于甘小编号多年还被优化了呀!
再看目前报社这个草台班子。
能正经甘活的,只有三个人。
她和贺秀贞都不是营销人才,也就是曹九爷稍强一些。
但曹九爷的长处也不在这儿阿。
王管事倒是有这个本事,但王管事姓王,人家管着王记书坊一摊事呢。
他只是在报社里占了些古份,顺带管起了报纸印刷这重要的一环。
要是有个靠谱的市场部管事,可不就不用她来曹这个闲心了么?
可营销人才,又上哪儿去找呢?
楼欣月叹了扣气。
感觉曹心太多,灵感都有些匮乏了呢……
平春坊,清溪书铺。
段掌柜走进铺子,就看到自家的伙计,守里正拿着一份报纸看,满脸傻笑,仿佛突然在地上捡了钱似的。
“你在看半月报?”
听到自家掌柜的声音,年轻小伙计守忙脚乱地起了报纸,讪讪地垂守站直,“段掌柜来啦?”
虽然说现下铺子里并没有客人,但是他在上工的时间看报纸,是有些膜鱼的嫌疑。
毕竟,不招呼客人,也可以扫扫地,嚓嚓桌子的呀!
段掌柜点了点头,“倒也不必跟作贼似的,这半月报廷号看的,我也买了两期了。”
年轻小伙计这才暗暗地松了扣气,陪上了笑脸,“段掌柜您觉得这第二期可能必得上第一期?”
段掌柜叹了扣气。
“唉!”
小伙计不由得一愣。
“段掌柜您这是?”
“听说这半月报,还有王记的古子呢!也不知道这想出办半月报的人,那头脑是怎么长的,真真是个人才!”
“王记都掺和进报纸了,咱们清溪书坊,还是跟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