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东厂

去买猪崽,否则等所有人都知道了,连买的机会都没了。”

  说完,老商人起身离开,准备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猪崽。

  “没错!”受老商人启发,众人恍然大悟。谁说不能养猪?官府并未禁止啊!

  想到养猪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商人们个个心动不已。

  于是,他们放下茶杯,各自回家筹钱,开始四处收购猪崽。

  咸阳买不到?

  那就去关中找。

  关中也找不到?

  那就整个秦国甚至更远的地方!

  小主,

  原本无人关注的猪,突然成了抢手货。

  第二 ** 章 处理

  关于猪肉的消息在咸阳城乃至整个关中引起了轰动。

  官府的公告一出,立刻有人带着自家的猪前往城外的东厂处理。

  东厂门口,一个农民拉着小车,车上载着一头刚满月的小猪,跟随公告来到此地。

  他叫杨德正,和儿子一起来的。

  父子俩走在繁华整洁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的高楼和工厂的招牌,觉得一切都新鲜无比。

  “爹,这儿真不错。”儿子边走边说。

  杨德正沉默不语,也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他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这片土地上,建筑从未停止,每天都有新楼或公共设施涌现。

  吴巨为村庄规划了排水系统,增设了许多便利设施,甚至比咸阳城还完善。

  “到了爹。”儿子提醒道。

  父子二人抬头望去,只见前方大屋门楣上的牌匾写着“大秦家猪饲养与处理中心”。

  “没错,就是这儿。”杨德正虽不识字,但凭形状辨认出和公文上的字体一致。

  把运猪车停在门外后,杨德正径直走进去。大厅明亮宽敞,他稍作思索,走向一名接待员:“请问这里是做屠宰工作的吗?”

  “是的。”接待员点头回应,“您是要来处理猪吗?”

  “嗯。”杨德正也点点头。

  “先看看这张单子,同意的话就签字。”接待员递过文件。

  杨德正接过来,瞄了一眼上面的小字,清了清嗓子,尴尬地笑着:“抱歉,我不识字,能麻烦您念一下上面写了什么吗?”

  “可以。”接待员接过单子。这个时代文盲现象普遍,接待员对此早有训练。

  他拿起单子读道:“第一,此项业务涉及猪只处理,需知:经此程序后,猪将失去繁殖能力。”

  杨德正点头表示理解。

  “第二,该技术相当成熟,在无意外情况下,成功率与存活率可达高水平,但我们郑重承诺,若在处理期间或之后七日内,因操作导致感染问题,可上报,我们会提供治疗。”

  “第三……”

  杨德正听完了全部五条说明。

  “有问题吗?”接待员询问。

  “没有。”杨德正答道。

  “好的,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最近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及标准,你了解吧?”

  “知道。”

  杨德正点头,据说这是由吴卿推动的,如今像油盐酱醋等不少商品都设定了标准,销售不符合规定食品的商家受到惩处,情节严重者甚至入狱,真是大快人心。

  “依据食品安全法,所有生猪都需登记备案。经处理后若要出售,必须由官方机构检验,我们中心便是咸阳三家具备检验资质的机构之一。这与协议无关,只是简单告知。”接待员解释道,这是吴巨特别交代的。

  “未经检验就卖出去怎么办?”杨德正急忙追问。

  接待员笑了笑:“要是没出事,可能拘留;若出了问题,就得坐牢。”

  杨德正心里一沉。

  “国家现在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检验主要是检测生猪是否携带 ** 、疾病或瘟疫。合格的我们会加盖印章,交易便合法化。一次检验仅需五文钱,与猪的价值相比微不足道,但意义重大,相信你们也能理解。”接待员说道。

  杨德正点头,他虽不识字,但也明白这个规定的重要性。

  “那不检验呢?”杨德正紧张地问。

  “自己杀来吃没关系,但给他人食用或出售给商家是不允许的。不过我们建议即便自用,也最好先检验一下,毕竟万一猪体内有病毒,岂不麻烦?”接待员摊手道。

  “我懂了,等猪出栏后一定去做检验。”杨德正表示同意,他认为这很有必要,而且在这个年代,五文钱根本不算什么。

  “好,没问题的话把照身帖拿出来登记。”接待员说。

  杨德正递过照身帖。

  接待员迅速记录身份信息后说:“签个字就行,不会写字的话按手印也可以。”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