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

都有了没。”袁端淡淡说道。

  闻实道只好一头雾水地离开了。

  人一走,袁端这才松了一口气,端起茶来抿了一口。

  “看来真是天命啊。”他叹气说道,随后又笑了起来,得意地摇头晃脑,“瞧着这青史也有我袁某人的名字了,可不是天意!”

  他喝完一盏茶,关上门,抽出一叠纸开始涂涂写写。

  扬州城内,五典书院一番之前的沉默,开始大肆支持此事,甚至还翻出许多古代女子的英雄事迹印刷成册,直言巾帼不让须眉。

  一直闭门在家读书的张灵和在家守孝的唐伯虎也跟着帮忙宣传,唐伯虎甚至还写诗附和,其余好友虽不直说赞同女子读书,但对江芸的这篇文章报以极大的赞赏。

  黎家,黎淳看着自己的小徒弟在江西的风云事迹,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就说叫伯安去一点肯定没用,他瞧着也很爱玩。”他如是抱怨着,但还是把那篇赋拿起来,再仔细读了读。

  这篇文章精彩之处,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如挟海上风涛之气,凛冽之风以贯日月,依旧是他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的风格。

  “真是长大了。”黎淳只是看着那篇文章,似乎就能想起这个小泼猴挥着小手指点江山的骄傲模样,“一个不错眼就闹出这么大的事情。”

  “外面吵的厉害呢。”黎风抱怨说道,“还有人说我们芸哥儿好好的解元整天想着女人的事情。”

  “要女子读书可是山神发话的事情,要我说芸哥儿肯定就是老天庇护的小人,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厉害。”

  “女子读书绝不是和男子读书这么简单的事情。”黎淳把赋放下去,淡淡说道,“男子可以科举,那女子呢,以前都是女子供着男子读书,那以后呢,女子要是都读了书,时不时世道也会变化……”

  黎淳闭上眼,慢条斯理说着:“太多问题了,自古以来的问题若是一直没有改变,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小小的一个变化。”

  黎风没说话了,悄悄去看老爷。

  黎淳也没有说话,可随后又忍不住睁开眼叹气:“世人都说他不好,可我是他的老师,我怎么能说他不好呢,他是没有坏心眼的,总是想着天下大同的事情,我年纪大了,已经不能去帮他实现这个理想了,但也不能拖他后腿。”

  黎风也跟着叹气:“芸哥儿当真是很好的小孩了。”

  “有没有附和他的赋?”黎淳抬手开始研墨。

  “只听说有一个叫星子先生的人附和了,不过被骂的更惨了。”黎风说,“老爷可要看看。”

  “星子先生?”黎淳抬头想了想,随后轻笑一声,“不用,那老头写的东西我可不看,写的这么差,被骂也是应该的。”

  他沉吟片刻,随后抬笔亲自为自己的小徒弟助阵。

  他亲手教出来的徒弟,一笔一划带这他走上这条路,那现在也该让他这个老师再推他一把了。

  ——让他先感受一下大明的风雨吧。

  内院,金旻看着那份读书赋,她已经很瘦了,脸色毫无血色,可还是强忍着精神自己拿过文章仔细看着。

  “芸哥儿能如此为女子说话当真是不易啊。”伊文低声说道,“若是当年姑娘也能去读书就好了。”

  金旻沉默着,盯着那几笔女字,手指微微颤动。

  “姑娘可是累了,快躺下休息。”伊文连忙上前说道。

  金旻失神般看着伊文,好一会儿才说道:“你去南京一趟,若是回春有空,就请她来,说我有话要和她说。”

  —— ——

  这些内容传到京城自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黎循传第一个写赋应和,徐经思索几日后也让家中的店铺开了家中女子识字就可以减价的活动,而且力度颇大,祝枝山想了想也跟着写信给各大好友,自己也开始写诗相应。

  顾清虽不曾直接写文,但面对此事还是抱有宽容的意见。

  “读书明理,若是天下都明理才是德政啊。”

  毛澄倒是不赞同此事,觉得此事有违礼教,甚至直接出言反驳此事。

  王献臣和沈焘保持沉默,并不发表意见。

  南北两方的文人在一时间齐齐发力,把这件事情推向了高.潮,本就热闹许久的内阁一夜之间被大江南北的折子给淹没了。

  位卑言高的御史们冲在最前面,最高纪录是有一个人一天写了八本弹劾的折子。

  不赞同此事的把江西上上下下的官员的都弹劾了一遍,甚至还有人要求剥夺江芸这等妖言惑众的解元名头。

  赞同此事的,大都是认为读书明理,女子有孕育后代的职责,读书可以更好养育下一代,也有人非常赞同江芸的观点,直言既然圣人没有规定男女读书,那按道理就是谁都可以读书的。

  一时间骂战纷纷,甚至听说还有政见不同的御史们当街互殴的。

  李东阳听到动静,一声不吭,也不管他的大儿子上蹿下跳,一会儿觉得女子读书确实奇怪,一会儿又觉得江其归说的其实很有道理,整天往外面跑。

  只是他在读到老师的《和读书赋》后,只是悄悄写了一份信,连夜送到内廷。

  皇宫内,朱祐樘揉了揉额头。

 &e

上一页下一页